总社七个项目荣获第二届“陕版好书”
发布时间:2024-12-30     作者:   分享到:

  日前,陕西省出版协会公布第二届“陕版好书”获选名单,共评出第二届“陕版好书”53种,总社《西安碑林全集》、《西安城市史》、“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丛书、“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长安西望:丝绸之路考古纪实》、《中国人的大局观》、“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开放平台”等共七个项目入选第二届“陕版好书”。

4.总社七个项目荣获第二届“陕版好书” 拷贝_副本.jpg

  《西安碑林全集》、《西安城市史》、“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丛书获评社科类“陕版好书”。

西安碑林全集(最新书影).png

  《西安碑林全集》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由总社与西安碑林博物馆联合推出的西安碑林收藏、研究集大成之作。由西安碑林博物馆两任馆长赵力光、裴建平主编,由著名书籍装帧艺术家速泰熙量身设计,雅昌文化有限公司印制。皇皇七大类18册,收录2500件(组)文物的5000余张原石拓片,横跨2000多年,打造了一座无与伦比的纸上碑林。

西安城市史.png

  《西安城市史》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陕西出版资金资助项目,是一套全面、系统介绍西安城市历史沿革与发展变迁的系列学术著作。本项目主编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侯甬坚,根据时间线索分为八卷,共约500万字,图片800余幅,描绘了古都西安波澜壮阔的城市发展画卷。

海外藏(18种).png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丛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共18种,涵盖文本、图像、实物三大类别的民俗资料,内容为海外馆藏中国民俗珍贵的图片文献,包括耕织图、外销画、契约文书、民间神灵雕像、明清官文等,以及西方来华传教士、探险家、汉学家的中国民俗志著作,记录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中国民俗文化及其独特魅力,为中国民俗学研究注入活力。

  “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长安西望:丝绸之路考古纪实》、《中国人的大局观》获评文艺类“陕版好书”。

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书影.png

  “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是国内首套全面研究延安文艺、阐释延安文艺精神、探究其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路向的大型学术出版物,具有填补空白的突破意义,多个分册先后荣获陕西“五个一工程”奖、甘肃敦煌文艺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等。

长安西望:丝绸之路考古纪事-立体封面(带腰封).png

  《长安西望:丝绸之路考古纪事》是由海未平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真实记叙了王建新及他带领的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沿丝绸之路走出国门、走进中亚开展考古研究,打破学术垄断,为国际考古界提供东方视角,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事迹,展现了中亚考古队在游牧文化考古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取得的首创性学术成果和重大发现,为重绘丝绸之路面貌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的大局观.png

  《中国人的大局观》是著名作家穆涛撰写的一部历史散文集,以《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史记》《汉书》等典籍为底本,梳理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对照当今,鞭辟入里又幽默风趣地阐释着传统文化常识,全方位展示深植于中国人内里的文化气质。图书既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深远影响,又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历史文化散文的万千气象,为历史文化散文立起一座新峰。

  “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开放平台”获评新媒体类“陕版好书”。

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开放平台首页.png

  “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开放平台”是总社承担的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由7个科研子项目和2个技术平台组成,在7个专题方面提供全面的丝绸之路历史地理数据查询服务和权威的GIS服务。项目先后入选2020年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2020年度全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百佳数字出版精品项目献礼建党百年专栏、第七届中国数字出版创新发展论坛创新案例等。

  此前,总社“抗战大迁徙实录丛书”、《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关学源流》三种图书入选首届“陕版好书”。

编辑/杨珂 审核/王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