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本书目录
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李斌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隋唐史专家,代表作有《唐代文化》、《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论唐人对法门寺佛骨的崇敬》、《唐人与茶》。
韩金科,法门寺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编辑推荐
《中华茶史·唐代卷》一书的出版,对于一个把茶当作国饮的国度而言,其社会意义自不待言。就其学术意义而言,本卷作者李斌城是唐史专家,韩金科是茶史专家,二人合著,相得益彰。举凡茶政、茶与文化、茶与宗教、茶与民族等专题,在书中都有详细阐释。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属性。从精神的角度讲,它是冲淡内省的,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讲,它又是如此润泽绵长。
图书详情
茶,发于神农,盛于大唐。唐代,茶业大兴,茶道大行,是中华茶文化的形成时期,已出版的《中华茶史·唐代卷》描绘的正是中华茶文化最精彩的篇章。本书从以唐代茶文化为核心视角,全面研究中华茶文化在唐代的形成、发展和繁荣状况,同时,就其对全世界文化的影响,亦进行了深入讨论,对法门寺地宫茶具及宫廷茶文化的描述与解读、唐代茶史的分期更是本书的亮点。
绪论
第一节 唐代茶史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唐代茶史分期
第三节 唐代茶的特点
第四节 唐代茶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其巨大影响
第一章 唐代茶产业
第一节 茶的种植
第二节 唐代茶的制作
第三节 唐代茶叶产地的分布
第四节 唐代的茶园种类与茶民生活
第五节 茶叶贸易
第二章 唐代茶政
第一节 贡茶
第二节 税茶
第三章 佛教与茶
第一节 唐代佛教徒饮茶成风
第二节 茶与佛教徒的修行生活
第三节 禅宗与茶
第四节 唐代其他佛教宗派与茶
第五节 佛教徒茶的来源
第四章 道教与茶
第一节 道教名山茶事
第二节 山居道士的饮茶生活
第三节 以茶修道
第四节 道教徒茶的来源
第五章 唐代茶艺
第一节 用茶
第二节 用水
第三节 用火
第四节 用器(上)——唐代茶具与唐代陶瓷业
第五节 用器(中)——唐代陆羽茶具
第六节 用器(下)——唐代普通茶器
第七节 烹茶
第六章 唐代饮茶文化与法门寺地宫茶具
第一节 从茶具的变化解读茶文化的演进
第二节 唐代宫廷茶具的发现
第三节 唐代宫廷茶具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四节 唐代宫廷茶具的描述
第五节 法门寺地宫茶具的文化内涵诠释
第六节 地宫茶具与陆羽茶具之比较研究
第七节 地宫茶具与唐人的茶道美学
第八节 地宫茶具出土的历史意义
第七章 宫廷茶风与唐代饮茶文化
第一节 天子爱茶
第二节 宫廷茶礼
第三节 宫廷茶俗
第四节 宫廷茶会
第五节 宫廷茶诗
第六节 宫廷茶风的文化内涵
第七节 宫廷用茶及宫廷茶人的贡献
第八章 唐代文士茶人的饮茶生活和历史贡献
第一节 唐代茶人概说
第二节 陆羽及其《茶经》
第三节 皎然茶诗及“茶道”的提出
第四节 卢仝茶诗及七碗茶论
第五节 白居易的饮茶生活
第六节 皮日休、陆龟蒙用诗诠释《茶经》
第七节 禅僧、诗僧、茶僧贯休
第八节 佛教茶文化的代表人物——齐己
第九章 茶与文学
第一节 唐代茶诗类别
第二节 唐代茶诗内容
第三节 唐代茶诗一览
第四节 唐代茶事散文
第十章 茶与艺术
第一节 茶与绘画艺术
第二节 茶与书法艺术
第三节 茶与设计艺术
第四节 唐代茶与歌舞艺术
第十一章 茶学思想与茶书的撰写
第一节 陆羽《茶经》
第二节 张又新《煎茶水记》
第三节 苏虞《十六汤品》
第四节 王敷《茶酒论》
第五节 温庭筠《采茶录》
第六节 封演《封氏闻见记》
第七节 斐汶《茶述》
第八节 毛文锡《茶谱》
第九节 其他涉茶的文史著作
第十节 其他涉茶的医学著作
第十二章 唐代茶的传播
第一节 唐代茶对外传播的条件
第二节 唐代茶文化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及影响”
第三节 茶与丝绸之路
第四节 唐代茶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及影响
第五节 唐代茶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及影响
第六节 唐代茶文化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及影响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