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网微研”初中历史新修订教材专场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4-10-07     作者:   分享到:

1.jpg

9月28日上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主办的“刊网微研”初中历史新修订教材专场活动顺利开展。宁夏银川市初中历史学科中心组与福建厦门思明区初中历史学科中心组结合“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一课,以“跨越山海”的线上方式,聚焦“指向课程入门学习的史料研习”“基于学术研究成果的教学情境创设”两大主题,通过专家引领、主体团队交流分享的方式,为线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参与活动的老师提供课堂建构的新视角,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2.jpg

银川市阅海第二中学马鸣强老师结合丰富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分析遗迹文物,解读良渚文明;深入陶寺古城,探寻文明要素;结合研习结论,探究起源特点;品味远古传说,追寻华夏之魂。学生用更广更深的视野学习历史,对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认同感、自豪感得到极大提升。厦门第九中学张峰老师的课堂体现了对教材资源的深入挖掘、对学术成果的充分应用,师生互动间的碰撞有所突破,实现了与有生命力的历史的共鸣,在课堂的实践中践行着育人价值。

3.jpg

银川市初中历史学科中心组成员聚焦“指向课程入门学习的史料研习”,从不同维度对史料研习的运用、策略、意义等进行交流分享;厦门思明区初中历史学科中心组成员聚焦“基于学术研究成果的教学情境创设”这一主题,从概念构建、思维培育、作业设计、实施探索四个角度,分享了学术研究成果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价值。

4.jpg

先秦史专家杜勇教授、考古学者胡保华副教授、教科书编写者丁丁老师结合两个课例以及新教材修订内容提出了高屋建瓴的指导。杜教授强调了这一课对于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形成对民族历史的认知与认同的重要性,并建议教师可以以教材为依据,关注学术成果和最新的考古发现,帮助学生形成认知和能力的新的增长点,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历史观。胡保华副教授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创建学术情境的思路:从拓宽视野的目的来看,可以将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置于长时段的历史发展背景,来探究国家形态的演进。从学术成果的应用来看,可以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搭建学术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挖掘考古发现背后的价值,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传承。丁丁老师在充分肯定两节课课堂效果的基础上为一线教师使用新教材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分清楚重难点。第二,在感知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整体把握、宏观设计。第三,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5.jpg

  此次“刊网微研”初中新修订教材专场活动打通了学术研究成果与初中历史教学的相对隔离状态;搭建了教材编写者、期刊、一线教师之间的交流桥梁;增强了校际、省际的跨区域教研交流。活动受到评课专家和观摩老师的高度认可,大家表示:本次“刊网微研”活动为一线教学提供了新修订教材课堂构建的新思路,激发了大家的教研热情,发挥了教研引领作用。

编辑/杨珂 审核/王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