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刊发论文评论《全球空间与“一带一路”研究》丛书
发布时间:2022-03-23     作者:闫小培   分享到:

2022年第1期出版的《中国发展》期刊,刊发了由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闫小培撰写的论文《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多维交互空间实践探索》,向读者介绍并推荐了总社《全球空间与“一带一路”研究》丛书。

1.jpg

全文如下: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多维交互空间实践探索

——评《全球空间与“一带一路”研究》

闫小培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如何跨越不同空间地域、不同文明体系、不同发展阶段谋求合作与发展,这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正是搭建了这样一个“中国梦”与“世界梦”交汇的桥梁。

“一带一路”倡议以人类对美好愿望的共寻意蕴,在顺应时代潮流中务实推进,成果显著,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为进一步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融合视角探寻“一带一路”对全球空间重塑的开拓性意义,曹小曙、詹小美、王天琪主编的《全球空间与“一带一路”研究》丛书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发行。该套丛书分为文化卷、生态卷、海港卷、陆港卷、旅游卷,是国内首套以全球空间为尺度诠释“一带一路”海港和陆港体系、旅游合作、区域生态及文化蕴涵的丛书。正如曹小曙教授在序言中所说:“全球空间作为一个空间既具有整体性、又具有单元性;中国是单元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情景编织者。‘一带一路’要讲述的是一个没有中心的全球空间的故事。”纵览全书,“一带一路”对于全球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空间格局的再造为我们展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外在张力,也为人类历史刻画了新的发展空间、开放空间、绿色空间与文明空间。这也正是该套丛书的特色所在。

2.jpg

1.互联互通之发展空间

发展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直聚焦的根本性问题,而全方位的互联互通是其重中之重。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框架下,“一带一路”正在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全球、区域、国家、地方等不同人类活动单元的经济融合与发展联动。在近几年的实践推进中,通过各国在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航天、油气管道、电力、网络通信等领域的共力合作,全球空间陆、海、天、网四位一体得到逐步深化。作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因素赋予人类社会的潜力发展要素,海港和陆港是全球空间互联互通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丛书的海港卷以海港和海上运输为切入点,基于与海港相关联的自然与人文地理力量的变化,探讨了全球港口体系、全球海运物流、中国港口体系及其全球响应、全球海上运输战略空间格局等问题。陆港卷详细介绍经济走廊、中欧班列、“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发展现状,深入讨论全球城市发展背景和物流绩效指数的格局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深刻剖析全球陆港建设案例、中国陆港空间格局及建设模式等。籍此,海港卷和陆港卷呈现了全球空间时空压缩与收敛的不均衡性,进一步凸显“一带一路”倡议在改变这种全球不均衡性中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

2.普惠共赢之开放空间

开放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直聚焦的导向性问题,而坚持普惠共赢,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推动形成开放型世界经济是打造开放空间的核心要义。由此,“一带一路”倡议打破国家间意识形态壁垒,致力于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发展问题。在此之上,普惠共赢的开放空间催生了国际旅游的快速发展,人、物、信息的全球流动带来“一带一路”沿线旅游市场的迅速扩大。丛书旅游卷从全球、国际、国内三个空间维度出发,沿着从宏观到微观、从历时到共时的分析视角,呈现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全球旅游发展的新态势,阐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旅游市场、全球旅游空间格局重塑、区域旅游合作等,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合作、国内省际旅游合作、创新型“互联网+”旅游服务信息化建设等发展策略。籍此,旅游卷展现了全球空间尺度下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描绘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旅游空间为锚点所勾勒的全球经济、社会、人类、心理、地理、生态交织网。

3.可持续发展之绿色空间

绿色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直聚焦的和谐性问题,而其重在倡导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国家间的生态环保合作,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一带一路”横穿欧亚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涉及的空间范围广、人口多、经济总量大,生态环境复杂多样,面临着众多的生态安全挑战。特别是在全球“双碳”目标背景下,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合作,共同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显得更为重要。丛书生态卷基于“一带一路”所涉区域的生态背景及生态系统变化,重点就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生态利用进行深入分析和系统总结,从生态视角对全球能源合作进行探讨,对“一带一路”倡议实践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机制和路径进行解读。籍此,生态卷既有对区域生态状况的全局描绘,又有对重点地区的案例剖析,助力从整体上把握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问题与未来趋势。

4.交流互鉴之文明空间

文明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直聚焦的长远性问题,而交流互鉴空间建设是其关键所在——推动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人类文明走过了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过渡,其演进过程也是人类基于现实图景按照主观方式不断改造世界的过程。“一带一路”让内陆文明与海洋文明、地域文明与全球文明的交汇与融通成为可能,成为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纽带。丛书文化卷从“空间”与“文化”的结构关系出发,将地理学中的“空间”概念与文化学中的“语境”等概念巧妙结合,阐析文明语境下“一带一路”的目标、内涵与范式,描绘“一带一路”历史之轴上的文明延伸画卷,解析“一带一路”价值归旨、软实力构建、东方语境创设中的文化蕴含,阐释“一带一路”国土文化与国土空间的对接关系,揭示“一带一路”文化符号的跨空间叙事,展示“一带一路”现实演绎的数据化、可视性表达。籍此,文化卷以字里行间的文化承载、流动与交融,探索“一带一路”文明互鉴的空间向度,抒写“一带一路”文化空间的独特写意与交流互鉴。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而“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致力于协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此背景下,《全球空间与“一带一路”研究》丛书之海港卷、陆港卷、旅游卷、生态卷和文化卷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多维交互空间实践探索,同时也再次印证“一带一路”讲述的是一个“没有中心的全球空间的故事”。

编辑:李宣仪/审核:王笑一